hth华体会手机app:中置轴轿运车迎变局:从政策驱动到市场破卷
hth华体会ty体育:
落地后,在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凭借合规性与高效率,其对传统车型的替代比例逐年提升,短短数年便成为车辆运输车领域中的重要力量。
只是,市场并未一直“高走”。运价走低、非标车辆屡禁不止、铁路与水路多式联运加速渗透带来的阶段性影响,多重压力之下,中置轴车型的运营效益不断被侵蚀,市场热度随之降温。
所幸,当下转机正在显现。新一轮车辆运输车治理政策出台,监督管理力度加大,非合规运力加速清退。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整车出口大幅跃升、二手车流通显著提速,催生出多元化、高品质的物流需求。
这一系列变量,正在重构整车物流的供需逻辑,也为中置轴轿运车带来了差异化服务与价值升级的契机。因此,中置轴轿运车能否摆脱“政策驱动”的旧模式,转向“市场驱动”,实现运力供给与新兴需求的精准对接,正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事实上,中置轴轿运车在行业中的发展形态趋势,始终与政策导向紧密相关,折射出行业发展的复杂状况。
2016年,《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标准落地,为治理超载乱象提供了有力依据。该标准明确以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取代“飞机板”“双排车”等违规车型,其22米车长限值与严格装载标准,成为规范运输秩序的关键举措。
数据显示,在政策推动下,2017年中置轴轿运车年销量达到5600辆,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此后,中置轴车辆运输车凭借兼具安全、高效与节能等特点,愈发受到用户青睐。
然而,政策红利未能长久延续,中置轴轿运车未如有些业内人士所预期的达到10万辆规模。尤其近年来,违规现象反弹,部分线路超标装载率上升,扰乱了市场秩序与安全环境。
而且,更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违规运输加剧的背后,价格战愈演愈烈。在一些主机厂物流招标过程中,仅以价格作为重要衡量标准,迫使物流公司采用违规车辆维持运营,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需要留意的是,在当前竞争非常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中置轴轿运车的价格长期以来明显高于违规改装车,这直接引发一部分潜在购车用户望而却步。
尽管相关抽样调查结果为,中置轴轿运车在90家国内主要汽车物流公司自有车辆中占比高达80%以上且同比增长近4成,但同样也有企业反映,实际运营效益普遍低于预期,“赚不到钱、生存优先”仍是行业“主流”。
于是,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铁路、水路等多式联运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公路运量的分流等因素影响,生产端也在发生改变。有的头部专用车企业已逐步缩减轿运车业务,有的中型企业选择适时战略调整,唯有少数小规模厂商仅在坚持通过低合规车型维持市场份额。
不难看出,中置轴轿运车所面临的挑战并非个例,而是整个整车物流行业结构性问题的集中体现。从政策推动的繁荣,到违规反弹、价格内卷带来的困境,再到生产端的连锁反应,都给行业敲响了警钟。
今年7月,有关部门再度采取行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工业与信息化部联合印发《车辆运输车专项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致力于清退违规车辆运输车。这为处在重压下的中置轴轿运车带来新的希望。
首先,如今国内汽车市场的基本盘没有明显增长。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虽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高位,但国内销量近几年一直维持在2500万辆基准线上下,今年或也相差不大,所以汽车物流市场并没有随着车市销量走高而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
其次,多式联运带来分流。根据《2024年中国汽车物流行业发展回顾与2025年展望》提及数据,去年汽车整车铁路货运量达756万辆,同比增长11.2%,占乘用车总运量的27.4%;水路滚装运输虽同比下降6.8%,但仍承担了325万辆的运输任务。正如前述提及的,在“公转铁”“公转水”政策推动下,公路运输市场占有率出现降低,所需中置轴轿运车减少。
不过,一个关键的结构性变化在于:合规市场占有率和高质量运营需求的扩大,还是为中置轴车型创造了结构性机会。
另一方面,成本和价格是关键制约因素。各行各业竞争非常激烈,这种风气也延伸到车辆运输市场。一些销量不佳的汽车生产企业,在物流费用上能省则省,他们“默认”服务商违规运输,使得合规运营的企业营商环境更差,非合规运力打造的廉价服务模式重新盛行。
一些合规运营者,在燃油、路桥、人工等固定支出占比过高的前提下,净利润往往极低甚至为负,自然无力更换或购买新的合规装备。
并且,进一步看,这一些状况也体现在了车辆供给侧。在一些地区,违规生产的“箱中箱”“”等车型大规模流通,装载量更多,单价更低,凭借极低的购置与经营成本,在运价低迷的环境中持续挤压着中置轴轿运车市场份额。
在行业合规化浪潮中,政策持续发力固然重要,但需求侧的动态变化、市场内在的结构性变革才是根本动力,是决定未来车辆运输车市场能否持续焕发生机的重要的条件。例如,新能源车、出口车对运输品质的内生性高要求,正在自发形成“优质优价”市场,驱动合规运力发展,此间新政则在加速这一过程。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性增长正在引领物流需求的深刻变革。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93.7万辆,同比增长40.3%,占新车总销量的44.3%。由于新能源车在续航、电池安全等方面有特别的条件,其运送过程对稳定性、防震性和电力维护提出更高标准,这使得符合高合规标准的中置轴车型在这一细分领域依然具备显著优势。
其次,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推动了物流国际化能力的建设。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上半年,累计出口347.3万辆,同比增长18.6%。进而带动了对远洋滚装船与跨境多式联运的需求。中置轴车型作为集疏港与区内短途接驳的关键工具,融入国际物流链条,通过高效的中欧公路直达运输等线路,为跨境物流提供了示范样板。
最后,二手车跨区域流通加速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手车累计交易957.01万辆,同比增长1.99%,较去年同期增加18.72万辆。随着消费者选择跨区域购车的比例持续上升,对于专业化、高保障的物流服务需求明显地增加,这自然也为中置轴车辆提供了差异化的市场空间。
在以上市场机遇外,中置轴轿运车若要真正的完成复苏与突围,需多管齐下,政策施压、技术升级与生态发力缺一不可。专用车厂则需实现技术升级和提升全生命周期运营效益,敏锐捕捉政策红利,积极布局,抢占市场先机。
政策层面,全链条治理力度再度强化。《方案》精准发力,明确装载方责任,借助ETC精准识别超限车辆,并祭出“一年超限3次吊销运输证,企业超标车超10%停业整顿”等严厉举措。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将从需求端强力压缩违规车辆的使用空间,为中置轴车型创造出广阔的替代需求。此外,全国范围内对老旧货车报废更新的补贴政策也带来一定助力。
产品层面,新能源与智能化成为提升运营效率的关键要素。纯电动和氢燃料中置轴车型的研发已步入测试阶段,其能耗成本较传统柴油车可降低30%以上,这无疑将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无人驾驶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牵引车与挂车自动组合与分离,将极大提高车辆利用率和司机劳动效率,为中置轴轿运车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生态层面,建立行业良性定价与信用机制已刻不容缓。推行运价指导线,将违法数据纳入企业ESG评级体系等措施,将从融资成本、企业声誉等多重维度带领企业合规运营。此外,行业集中度不断的提高,年发运量更大的企业占据更多资源,其规模化、合规化运营模式将发挥强大的示范效应,引领整个行业走向健康发展轨道,为中置轴轿运车创造新的增量空间。
概言之,行业有望打破合规成本与运营收益长期失衡的局面,构建起“为合规付费”的市场机制,实现“从满足合规底线”到“追求效率上限”的转变。随技术进步和法规落实,中置轴轿运车将再出发,从“政策合规选项”转变为“高效最优选择”。
这正是政策与行业升级的根本意义所在:通过遏制违规车辆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得中置轴轿运车得以凭借其技术优势参与竞争,最终让市场筛选出最优解,从而助推汽车物流实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